满载负荷的海洋
来源:本站整理
日期:2017-09-09
提到海洋环境问题 , 很多人都会第一个想到海洋污染。没错,海洋污染确实是一个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然而,海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一个洁净的状态,在人类工业发展之前,也不断有垃圾等污染物被倾倒进大海,但这些仿佛都被大海“消化”了 。 那 么 , 海 洋 是 如 何“脏”起来的呢?
所谓海洋污染,是污染 物 质 进 入 海 洋 , 超 过海洋的自净能力形成的。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的确,
海洋是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的。海水庞大的水体,可以承担相当大的污染负荷量。污染物进入海洋后,海洋可以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等方式来“消灭”污染物。
物理净化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物进入海洋中后,按照不同的结构和大小,有的沉积形成污泥;有的在海洋中被混合、稀释,浓度逐渐降低。物理净化是海洋自净中最主要的自净方式。
化学净化主要靠海水的化学条件变 化 , 和 污染物反应而产生的氧化还原 、 化合分解 、 吸附凝聚等效果 , 达到自净的目的。比如一些有机污染物 , 经 过 海洋的氧化还原,最终会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些高污染的金属元素如汞、镉等,在海水酸碱度和盐度的变化影响下,会改变毒性,或者吸附于其 他 物质而沉入海底。
生物净化是通过海洋中微生物和藻类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质降解,或者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的过程。海水中存活着无数的微生物以及藻类。它 们 产 生 的 生 物 净 化 作用 , 也 是 海 洋 自 净 的 重要一环。海上石油泄漏,很大程度上要靠着海洋中的微生物来慢慢分解石油烃。
然而,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过度地排放污染物进入海洋,大大超过了海洋自净能力的负荷。无法到的污染物堆积在海洋中,又不断有新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形成了污染的恶性循环。近10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迅速,人口也快速增长着。海洋已经在满负荷地运转着,但也抵挡不住污染物潮水一般的“进攻”。减少污染物排放入海,才能让我们的大海减轻负担,获得休息的机会。
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有汞的废物 。 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 , 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 海 岸 触 礁 沉 没 , 漏 出 原 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千米长的海 带 。 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1 9 7 9年6月3日 ,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 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 , 突然发生严重井喷 , 原油以每天4080吨的流量向海面喷射。到1980年3月24日喷射完全停 时 , 总共 射 45.36万 吨原油 。 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 , 涌 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 。 黑油带长 480千米 , 宽40千米,覆盖1.9万平方千米 的 海 面 , 使这 一 带 的 海 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