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栏目导航
+更多 海洋科普
+更多 推荐商品
+更多 海洋历
详细内容

“海燕”水下滑翔机:了不起的“海洋精灵”

来源:本站整理 日期:2017-11-30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来自高尔基《海燕》中的呐喊,如今成为了“海燕号”水下滑翔机在海洋观测任务中的真实演绎。2017年8月,专用于台风观测的7台“海燕”水下滑翔机实现组网协作配合,在南海海域先后主动迎击“天鸽”和“帕卡”两场台风,实现了水下滑翔机对台风过境全过程的精细化观测。

  在此次任务执行过程中,除了观测数据“满载而归”,7台“海燕”水下滑翔机均未受损坏,实现100%成功回收。这些看上去个头不大的“海洋精灵”如何抵御得了极猛烈风暴的接连袭击?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去探寻“海燕”水下滑翔机的奥秘。

  水下1秒钟可滑翔约1.5米

  在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的一楼实验区,依次摆放着多台“海燕”水下滑翔机。它们个个身长体瘦,形似鱼雷,长2.3米,直径约0.2米。别看它们体型不大,内动力却很足,“它的滑翔速度可以达到0.5至1节,定深航速最快可达3节,相当于水下1秒钟内可以滑翔约1.5米,”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研究员杨绍琼介绍。

  根据“海燕”水下滑翔机生产及装配环节的不同,整个实验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在浮力驱动单元测试区,工作人员正在对控制滑翔机浮力的油囊进行调试,通过电机驱动调节油囊的收缩与膨胀,进而可以调节整个滑翔机的浮力。“当油囊中的油抽空时,‘海燕’会呈下潜状态;而油囊回油充满时,则会上浮。”

  除了通过自身在水中航向、俯仰、横滚角度等方式进行姿态调整外,“海燕”水下滑翔机的尾部还配备有螺旋桨进行推动,以确保其在必要时的动力驱动,当“海燕”遭遇到较强的海流时,可以通过螺旋桨加大移动力,使滑翔机轻松地穿过。杨绍琼告诉记者,目前“海燕”是国内首台以混合推力为驱动的水下滑翔机。


图为“海燕”水下滑翔机。


  对抗台风“海燕”临危受命

  2017年8月,在距离海岸线300多公里的南海北部,11台“海燕”水下滑翔机与另外多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海洋装备协同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上立体组网综合调查。

  就在此次任务即将完成之际,8月20日,强台风‘天鸽’在太平洋迅速生成,“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一方面我们考虑紧急撤回之前布放的多台非抗台风的‘海燕’,另一方面团队重新调出多台具有抗台风能力的‘海燕’,借此机会主动追击台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海洋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副主任王延辉告诉记者,在极短的时间内,7台抗台风“海燕”水下滑翔机就布放到位。

  8月22日下午至23日,“天鸽”经过南海北部海区,台风中心区最大浪高接近10米,风速达到12-14级。位于台风影响范围内的多台“海燕”水下滑翔机,至台风逼近时,距离“天鸽”中心仅十公里。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海燕”水下滑翔机还成功获取了台风“帕卡”过境海域附近的温盐、流速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

  “在这种复杂环境下,船是要避港的,‘海燕’需要独自执行任务,在数据收集的不同阶段,它会浮至海面,通过自身重力和浮力调节,将尾部天线翘出水面,通过卫星将采集数据回传至指挥控制中心,与此同时接收下一指令。”杨绍琼介绍,通过这次“台风奇遇”,“海燕”水下滑翔机带回很多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水下滑翔机获得台风过程中的现场环境参数,通过数据特征的研究,可以对未来台风轨迹的精准预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未来力争突破万公里长航程

  “客观地说,我国的水下滑翔机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据杨绍琼介绍,由于我国进入这个领域比较晚,所以在该领域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2001年起,天津大学水下机器人团队开始进行水下滑翔机技术的研发,后来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十多年的科研攻关,先后成功研制出三代水下滑翔机,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3年,青岛市政府与天津大学聚焦国家海洋战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建实体化研究院。随着研究院的竣工落成,天津大学水下机器人团队正式“移师”青岛,“海燕”水下滑翔机也就此与青岛结缘。在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协助下,“海燕”的研发进度取得了接连突破:2014年突破600公里航程,获得连续的剖面观测;2015年,突破1100公里的连续剖面观测;如今“海燕”水下滑翔机的设计航程已达到1500公里。

  据杨绍琼介绍,目前团队正在进行3000公里量级的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争取利用5-10年的时间,实现连续航程超过一万公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突破高密度能源或新型能源的技术,通过更换更高密度的能源单元或新能源系统,实现能源单元升级;另一方面则要通过水动力学设计,减少水下滑翔机表面的摩擦阻力;另外,通过主控单元的优化设计,也可以节能降耗,从而提高“海燕”的续航里程,为提升我国长时续、大范围的海洋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17 海洋世界杂志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404857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4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