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歌剧院
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还记得歌声曼妙的小美人鱼,惊艳蜕变为白天鹅的丑小鸭,美丽善良的拇指姑娘,身世凄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童话故事和其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主人公,都出自于安徒生笔下。而孕育了这位创造出奇妙童话世界的作家的地方,就是哥本哈根这座城市。
据历史记载,哥本哈根本来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人们在此进行简单的交易活动。后来,随着贸易的日渐繁盛,哥本哈根也随之发展,到12世纪初继而成为一个商业哥本哈根歌剧院城镇。在丹麦语中,København的意思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贸易港”,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这座城市的历史由来。而哥本哈根成为丹麦王国的首都,则是在15世纪初的事情。但它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17世纪,哥本哈根分别遭遇了黑热病的肆虐和两场灾难性的火灾,这分别使城市中的人口减少了了一半多以及城市建筑的大面积毁坏。但是哥本哈根还是走出了困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19世纪初期,城市逐渐兴旺起来。这一阶段,丹麦联合拿破仑抗击英国并获得战争胜利,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城市被攻破导致的大量建筑惨遭损毁。现在看到的哥本哈根,又是经历了百年发展的城市。
诗人Poul Henningsen (PH) 用“我的哥本哈根梦——一首来自忠贞爱人的歌曲”形容他深爱的哥本哈根;而郭沫若则是用一首诗来称赞这里——“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去海水平。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
哥本哈根歌剧院
哥本哈根歌剧院就坐落在这个浪漫的童话之城。它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哈曼岛(Island ofHolmen),静静地屹立在哥本哈根港之畔,同时处于阿美琳堡宫和腓特烈教堂形成的轴线上,被蔚蓝的大海环绕。
哥本哈根歌剧院的设计者是丹麦著名建筑设计师汉宁·拉森。汉宁·拉森(1925-2013)年轻时是阿尔尼·雅克布森(Arne Jacobsen)的同事,20世纪60年代,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因成功参加众多国际性建筑比赛而开始获得名声。在他设计事务所的作品中,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外交大楼、冰岛的哈帕音乐厅、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尔国际会议中心、慕尼黑的西门子公司全球总部,都体现了和哥本哈根歌剧院相似的造型风格——雕塑似的体块相互组合叠加,形成有力的视觉冲击。
从正面看去,哥本哈根歌剧院在正方形的建筑体量中镶嵌突出着一个鼓状的体量,上部覆以一个32米长的悬臂式屋顶,其上再置以一个相比之下小体量的方型体块,来增强整体建筑的视觉稳定感和立体感。哥本哈根歌剧院中的鼓形体块外立面全部为玻璃幕墙结构,这也正是歌剧院的大门所在。建筑面向大海,入口前的广场与海相连。玻璃幕墙后的建筑体量外立面均为浅褐色的侏罗纪岩石结构,里面其实是歌剧院的核心区域。夜幕降临,玻璃幕墙透出暖黄的灯光,岩石覆盖的外立面反而消隐在夜色中。伴着海浪翻滚的波涛,整个建筑就像漂浮在海中的一盏孤灯,仿佛也要随波摇曳起来。
哥本哈根歌剧院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高38米,共有14层。其中地下建筑为5层,占12000平方米,剩下是地上部分,层数为9层。歌剧院由两个剧场组成:一个能容纳约1500人的传统马蹄形的剧场,其中乐队演奏区可以容纳110人;以及Takkelloftet 剧场——它是只能容纳200人的作为丹麦皇家剧院黑盒子舞台的实验性剧场。主厅的天花板面积419平方米,装饰有105000块24克拉的金叶,金叶垂坠在天花板上就像漫天闪烁的星星,这里也因此更以金碧辉煌的音乐殿堂而著称。
歌剧院顶层带有露台的餐厅位于歌剧院透明大堂的正上方,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哥本哈根地道的美食,更让人期待的是,在这里还可以坐拥哥本哈根壮丽的海湾风光。位于演奏厅下面的5层地下建筑,它们的功能是排练室和其他附属房间。歌剧团和芭蕾舞团分别有两个排练室,其他较小的排练室是提供给音乐家和合唱团使用的。排练室侧翼有更衣室,办公室,讨论室,以及设备间。而歌剧院的室内装饰设计,则是展现了多个丹麦艺术家独具匠心的设计。3个灯光雕塑,2000块玻璃和300盏玻璃灯,它们被用来装饰门厅;4个青铜浮雕被放置在礼堂。在声乐效果方面,哥本哈根歌剧院堪称世界第一。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声乐设备,而且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考虑演出所需的声学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观众席、舞台、管弦乐队之间形成最亲密、最良好的沟通空间,使观众拥有最佳的艺术享受。在观众席的设计上,确保每行座位、每个座位之间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空间,同时提供给观众最优质的音效和最适宜的观看视线角度。除了坐席,剧场还同时设有100个站席。
剧院总共有6个舞台,每个舞台均由主舞台、侧台、后台,以及附属在布景存放处的独立临时舞台组成。第6个舞台空间是一个完整布景的排练舞台。每个舞台由于所表演内容的不同,还可以依靠内部的机械装置进行转换,从而获得更适合所表演内容的舞台形式。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哥本哈根歌剧院在落成开放之后,立刻就成为了丹麦皇家歌剧团、芭蕾舞团、皇家交响乐团的演出地点及永久驻地,并且它的硬件设施足以满足世界上任何一部歌剧演出的需要。
文化沃土
丹麦人无疑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一场精心的剧目,一顿可口的美食,一束芬芳的鲜花,在丹麦人眼中,是一定值得去消费的东西。他们生活在被人盛誉为“童话之都”的地方,在其文化和环境的浸润熏陶下,丹麦成为了一片诞生大师的沃土。科学方面,除了颇负盛名的现代核物理学创立者玻尔教授和他儿子奥格·玻尔教授外,还有其他11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建筑方面,丹麦建筑师阿纳·雅克布森、布雅克·恩科斯、约翰·伍重等人享誉世界;艺术方面,比约恩·内高、彼得·盖勒森、比扬·诺格等艺术家扬名海外。
出于对科学和艺术的追求,丹麦的表演艺术也很繁荣。当然,这同样离不开众多剧院的建造。众所周知,建筑的建造投入无疑是巨大的,其使用功能的良好发挥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就如本文所述的哥本哈根歌剧院,如果没有那么多经典生动的歌舞剧目在那里上演,它就仅仅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而有了这些表演,它便为使用者带来了美的享受,精神的丰富,从而变得动人起来。在我看来,这也正是建筑最动人的地方,不仅仅依靠建筑的形体,而是同时通过功能的实现,创造出令人难忘的体验。如若愿意,请带上一颗感受建筑的心,走入其中进行体验吧。
- 上一篇:北纬39度的呼号声
- 下一篇:浮世绘的兴起与发展——成长伊始